小說地球村1
悲戰台灣史
除去禁忌的台灣生命寫真 一頁蠶食的標記、一聲薄暮的嘆息
晚清-一個沉睡的中國;一個被自身歷史唾棄的末代皇朝;一個飽受列強欺壓的戰場;一個傳說紛紜的世代...。
台灣-一個曾與大陸板塊相連的土地;二十世紀末以經濟掛帥的明日之星;亞洲戰爭史上一頁頁蠶食的標記...。
悲劇台灣史,描寫清末到民國,台灣歷經四個階段的不同命運,作者以小說手法刻劃台灣人的悲苦與奮鬥。使我們體察台灣過去並非中國五千年文化的愛子,而是外交上、軍事上爭相收受的籌碼,然而從作者對歷史人物的尊敬與評價中,我們也讀到了每一位中國兒女的心,或剛強或軟弱,或尊崇或羞辱,或智慧或愚蠢,幾經台灣割日、義軍奮抵、文化抗日、二二八悲鳴,台灣數十年所淌的血淚醮著今日你我的淚水,深深激動著生於斯、長於斯的手足共鳴,當然這套書的精湛,猶可從作者於歷史進程中所穿插的「人物對話」和「心裏照會」,見識到台灣悲劇的誕生及動亂的伏筆。
我們雖是回顧歷史,卻好像一同坐席,親見人物一來一往的進逼,透視不同角色隱而未現的情狀和不動聲色的舉止,同時進入作者內在的獨白與省思:我們這些共同愛台灣的人不應僅是亟求台灣的富饒,而是真正疼惜這塊土地日漸結痂的歷史,厚植國力、殷勤治理,不要再將自己辛勤的種子播放在別人的土地上。
八千里外弔民殘-甲午割臺始末
您能想像一代練就淮軍、平太平天國、捻亂,屢建奇功且叱吒風雲的李鴻章,竟是中國外交史上頻受詬病的關鍵人物!中法戰爭打贏了,戰敗國何以向我國搜括利益?甲午戰敗,台灣一定得被割讓嗎?滿清末年,軍紀散漫究竟是誰的責任?北洋軍隊何時淪為蚊子兵團?而正當前方奮勇殺敵、前仆後繼的時刻,慈禧為何在宮中大擺宴席?《甲午割臺始末記》以抽絲剝繭的史觀帶我們一睹中國老舊不堪、執迷不悟的大一統精神,而當海峽兩岸風聞「台獨」隨即色變的90年代,台灣人為何高喊:我們曾經獨立過!
勇士當為義鬥爭-血戰 吧
台灣是台灣人的台灣,土地是祖先流血流汗得來的,「四腳仔」滾回去!生活在艱困、戰亂的年代,那能慰藉人們對環境、對未來的失望與恐懼,便是宗教了!「西來庵」是一個台民革命的秘密基地,余清芳等人利用民間信仰籌措金錢、彈藥,吸引成千上萬的信徒燒香膜拜,伺機發展組織、大舉起事...作者穿梭在這群草莽英雄、綠林好漢中,緊貼著他們呼吸的頻率、心跳的節奏,鮮活地傳述他們拋頭顱、灑熱血的愛國情操,以及寧願身亡、也不願心死的革命精神。整部書不是一種傳說﹑虛構﹐或僅止於弔念的補償式思維﹐反之這場台灣游擊戰如臨深淵的悲壯,細細讀來...真叫人心酸!日本軍搜山未果,改以誘降,但江定這位驍勇善戰、忠肝義膽的志士為何會自動出降,他究竟想證明什麼?
團結真有力-文化抗日全記錄
有人說台灣人的抗日精神一如春草,鏟除了舊的,新的又生...這股源源不斷的力量,只是草根性嗎?還是孤臣孽子亟欲撥雲見日的自力救濟?我們都知道:武力鬥爭,台灣人實在是沒本事!猛打游擊,台灣人毫無後盾!難道真是窮途末路嗎?新一代的年輕人卻不這麼想,台灣學生組織「文化協會」,以古諷今的帶動思潮與社會進步,間接逼迫日本統治階層因應革新,從思想鬥爭到行動鬥爭,從勞資對立到革命行動,從階級組織到民族主義運動...作者洪明燦寫出了:平凡老百姓眼底的淚水映照著上一代熟悉的朦朧。僅管台灣歷經文化抗日、自覺革命,我們仍不禁要問:台灣的「文化」到底是什麼?
「熱望」到「絕望」-光復、二二八
「二二八」-曾經是台灣四十餘年的禁忌;本省人心頭的一把火;省籍嫌隙的大壁壘;更是官方說法、民間傳聞的無形溝塹...這一連串隱藏在政府戒嚴與白色恐怖下的真實面貌究竟為何?台灣光復短短十六個月,怎會發生如此悲慘的事件?單純的查菸事件,何以演變成武裝衝突、調兵分化等不可收拾的局面?為什麼台灣人會被當作共產黨員?到底是誰借刀殺人剷除異己,趁火打劫以饗私願?作者為滿足我們的好奇心,其筆下的人物、場景、動作...猶如分鏡劇本般清晰跳格,淡入淡出之間並未預設立場,一旦我們走入這段歷史、這則故事,「二二八」的本質早已跳脫歷史窠臼,台灣曾有的苦難也歷歷在目...
作者洪明燦既不是學者,也不是作家,他只是一個從小愛吃台灣蕃薯、台灣米長大的讀書人。解嚴後,有關台灣史的書籍、評論紛紛出籠,為了深一層了解祖先們在這塊土地生存的種種辛酸,他開始大量閱讀史籍,僅管教科書的長年洗禮使他疑惑遽增,但他好比是一名拾荒者,帶著濃厚的好奇心,盡情搜羅台灣各類的舊檔案、新線索...活的史料不斷擴充他有容乃大的思想版圖,畢竟歷史原不是政府的,也不是專家學者的,歷史應當是全民的,於是他著手寫自己相信的歷史,而且愈寫愈勤奮,《悲戰台灣史》絕對是一部您看得懂的歷史小說,除去包裝、除去面具、除去禁忌的台灣生命寫真!